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政策法规 > 文章内容

奥运食品标准赛后将推广使用

     从北京市质监局获悉,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经发布实施了15个奥运食品标准,这些标准在奥运会后将被推广使用,以提高该市食品安全水平。

食品过敏原首次标注

  谷物、贝类、蛋类、花生、乳制品都是人们常吃的食物,但根据奥运标准,如果食品中包含有上述食物在内的10大类食品,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清晰地标出中英文对照提醒语句,因为这些食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奥运会期间,来京的运动员和游客等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种、不同的生活环境都可能造成身体对某些食品的特殊敏感反应。为此,我们按照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特别要求所有供应奥运会的食品企业都要按此标注食品的过敏原。”北京市质监局标准处负责人说,这项规定今后将被加入到其他食品标准中,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在普通食品标签上也标注过敏原,防止市民误食造成危险。

对生产前洗手做了详细规定

  加工环节的卫生直接影响食品安全,对即食产品的影响更大。为此,奥运标准体系中专门对生产即食蔬果企业的卫生进行了规范。除了硬件要求外,对企业管理要求也特别严格,连生产线上的员工如何洗手都做了详细规定。

企业随时可查食品标准

  日前开通的首都标准网将各家供奥食品企业需要的相关标准送上了门,企业质检员只要打开电脑就能查到产品的相关标准,同时还能查到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今后,我们将通过网络把更多的标准送到企业,并提供标准比对等更多服务。”北京市质监局负责人表示,今后将通过网络公开各种标准信息。同时,质监部门还将利用自身的优势,向企业提供更多、更先进的国际标准或地区标准,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