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调味品经销商会 > 行业资讯 > 文章内容

“草根经销商”之前世今生(一)

   寻找“草根经销商”

  在J、H两省三、四级市场蛰伏多年的“冷山”啤酒,2006年初以“托权品牌”的方式,推出了一款定位于中端消费市场的箱装啤酒“鲸啤”。意欲摆脱母品牌“冷山”啤酒多年形成的低档形象,准备切入一、二级市场。

   “冷山”啤酒所在的H省是全国有名的低价啤酒“重灾区”。零售价 1元-1.5元/瓶的啤酒在餐饮终端见怪不怪,“啤酒比纯净水便宜”一说,在当地已不是笑谈,部分年产量不足5万千升的小厂正从亏损渐到破产的边缘。这也是“青岛、雪花、燕京”三大啤酒巨头至今未曾染指此地的主要原因。

    二年前,他们中间出现了一位触底反弹的觉醒者,逆势推出零售价3元/瓶的箱装啤酒。在业内人士一致不看好的情况下,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绩。引得其它同行纷纷跟进,“冷山”啤酒更是亦步亦趋。H省的啤酒行业终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

   由于众多啤酒同行纷纷剑指中高端箱装啤酒市场这块蛋糕,使得这一细分渠道的经销商一时间成为市场上的稀缺资源。高利诱惹、互挖墙角、离间肃反等常规和非常规手段轮番登场,其热闹程度丝亳不亚于当初他们在低端市场的价格纷争、促销大战。又一轮争夺箱装啤酒经销商的行业搏亦悄然上演。在此背景下,“冷山”啤酒旗下的“鲸啤”做为后来者,将要面临的招商压力可想而知。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一窝蜂去挤占唯一的独木桥?还是另辟蹊径独步阳关?毕竟处在金字塔尖的“知本经销商”只是庞大经销商群体中的少数族裔,而围绕在他们周围的芸芸“草根”也许才是“鲸啤”需要寻找的经销商。

    “草根经销商”是谁?

    通过对H省箱装啤酒经销商构成群体的科学分析梳理,“鲸啤”发现,目前省内大多数箱装啤酒厂家寻找经销商的路径大致有以下几种:

    其一是借助电视、报纸等媒体广告组合广招酒水类经销商;

    其二是采取盯人战术死缠理念先进、实力雄厚的优势经销商;

    其三是利用高额利润和本土优势深挖青啤等成熟品牌经销商;

    其四是深度说服有特殊渠道和人脉资源的“名烟名酒店”代理;

    其五是通过政府网、手机等新型媒体吸引“红顶”经销商加盟。

    自从箱装啤酒在H省渐趋流行以来,各个啤酒厂家争夺最为激烈的就是以上五类经销商。做为跟随着,“鲸啤”在产品、价格、品牌均不占优势的前提下,如果也去趟这场浑水,最后即使得手,这些被宠坏的经销商能否替“鲸啤”卖力,还是个未知数。与其从别人手中“硬抢”经销商还不如自己“培养”经销商,虽然后者同样要冒着一开始渠道弱势,到后来一朝养大,弃主而去的风险。

    反复权衡利弊后,“鲸啤”最终决定招募培养自己的“草根经销商”队伍。可是,“草根经销商”又在哪里呢?

    既然是“草根”,他肯定就在我们身边,“鲸啤”指使自己的营销人员改变先前一天到晚缠老板的习惯,把目光转向老板身边的人,开始频频与老板的合伙人、业务经理、业务员打成一片。在轻松的聊天中,潜移默化的向他们灌输“鲸啤”的经营理念和市场前景,并且拿其它箱装啤酒的成功操作案例来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俗说说:“生意好做、伙计难合”,其实,这些与老板共事儿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若衷。比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徒呼;业务员也大多憋着一股出力不讨好,逆来顺受的窝囊气儿。

    如今,从“鲸啤”的营销人员那儿逐渐了解到代理箱装啤酒并不象代理膜包啤酒那样,需要有足够多的资金、人员、车辆,也不需要拥有庞大而又广泛的渠道分销系统。这时候,潜藏他们内心深处许久的创业冲动渐渐被点燃了。